<acronym id="uh0rv"></acronym>

    <rp id="uh0rv"><menuitem id="uh0rv"></menuitem></rp>
      1. <source id="uh0rv"><nav id="uh0rv"></nav></source>
      2. 十堰

        地區
        三農服務信息
        稻不怕熱、手機測農產品安全、土壤 來源: 編輯: 時間:2021-12-27 16:01:31

        打破水稻、玉米生長禁區

        水稻是我國南方地區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。湖北、湖南、江西都是水稻大省。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注意到,現場分享的20位青年科學家中,有7位研究方向與水稻有關。

        近年來,長江中下游稻區高溫熱害頻發,導致產量及品質嚴重下降。江西省超級水稻研究發展中心篩選鑒定出耐熱主效QTLs/基因,克隆了一個抽穗揚花期耐熱性主效基因。該中心科研人員曹志斌帶來好消息:未來三年,他們計劃通過省級以上審定優質耐熱新品種(組合)3個以上。

        稍干即旱、稍雨即澇,種田要看老天爺的臉色。這種惡劣的水稻生產條件,被湖南當地人叫做“天水田”。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科研人員劉海透露,團隊正在培育短生育期節水耐旱稻新品種,嘗試解決湖南省1000萬畝天水田的增產問題。

        水稻怕熱,玉米怕淹。湖北省農科院糧食作物研究所科研人員賈海濤透露,團隊在收集保護地方農作物種質資源時,發現了一份叫“白馬牙”的玉米種質,全生育期澇漬脅迫仍正常結實。他們已對這份種質開展深度鑒定評價,成功找到控制其耐漬性的關鍵基因。

        這些成果和進展也意味著,水稻、玉米的生產禁區正在被打破,為我國糧食安全又添底氣。

        從吃得飽到吃得健康

        農業科研其實是與市民生活聯系最為緊密的一個領域。當前,人們的飲食觀從吃飽吃好變為吃得綠色健康。青年科學家也瞄準這一領域,做好全方位科技儲備。

        未來,農業生產更加綠色。湖北省農科院植保土肥所開發出稻田氮磷流失防控智慧管理平臺。一旦土壤中氮、磷流失,會自動提示,并給出解決科學方案。湖南省農科院研發出農田雜草防控的高效技術與新產品,為稻田雜草防控開出“生態藥方”。

        重金屬、農獸藥殘留物、微生物等農產品風險因子,看不見、摸不著、抓不到。江西省農科院正在研究新型納米材料的傳感識別技術,并研發配套的便攜式農產品質量檢測設備。未來,用手機App和手持式熒光計,就能實現隨時隨地快檢。

        食用菌新品種選育、柑橘采后保鮮技術等新成果推介,在現場也迎來陣陣掌聲。

        記者了解到,2015年,湖南省農科院、湖北省農科院、江西省農科院共同發起成立湘鄂贛農業科技創新戰略聯盟。根據協議,三方聯合提出區域農業重大科技命題并協同攻關,聯合開展農業科技成果集成示范和應用、聯合申報農業成果獎勵、聯合實現三院科技資源共享、聯合開展人才培養與交流,并建立定期會商制度。農業科研杰出青年論壇是創新聯盟的重要活動之一。通過輪值舉辦論壇,營造了三省農業青年科技人員團結協作、共同發展的良好氛圍,有力促進了三省農業青年科技人員相互交流。


        国产成人a亚洲精v品无码_国产成人精品人人2021_国产高清天天在线观看_亚洲aⅴ日韩电影在线观看